面碗大,两碗不好端,他一碗一碗的端。 面摊对面买油伞的汉子看着了,忙殷勤的上前作势要帮他端,“来,小夫郎,我来帮你端。” 孙海哪经过这事,连忙抱着碗跑了。 回到摊上,他的心都在跳呢。 赵岐的目光盯了一眼卖油伞的汉子。 孙海心虚的把碗放下,还要再去端,赵岐说,“坐下。” 他起来去面摊上了。 赵岐单手把面碗端起来后,目光一扫,卖油伞的汉子被他看的往后缩了一下。 回到摊上两口子坐下吃面。 孙海吃了那碗没肉的,赵岐看到,没说什么,把两个碗换了换。 孙海喉咙一紧,心一热。 在家里,他都是吃最差的,好东西什么时候能轮到他? 见他不动筷子,赵岐习惯的用筷子敲了敲他的碗边,“吃。” 后晌,过了一天里最热的时辰,来市集的人多了起来。 他们的摊上围了好多人。 “你们这兔皮怎么卖?” “三百文一张。” 赵岐的兔皮剥的完整,洗的也干净,拿回去缝制一下,就能出货。 “太贵了,能不能便宜一些,二百文怎么样?我买两张。” 孙海心动了,看了看赵岐。 赵岐说,“不还价。” “你这汉子,做生意丝毫不让,我还不买了!” 问价的中年汉子,气冲冲的挺着大肚走了。 他走后,孙海叹了叹气,说,“你这太扳了!” 生意都要做不下去了。 “不着急。”赵岐说。 他刚说,一个貌美的叔郎瞧见干净的兔皮,领着两个哥儿侍过来。 叔郎把兔皮拿到手上摸了摸,还挺满意毛的成色,让他身边跟着的两个哥儿看,“这兔子皮不错,连哥儿出嫁,我给他做身兔毛冬衣添嫁妆如何?” “姨朗好打算,这兔子皮不错,成衣做出来咱哥儿定会高兴。” “那成。”貌美的叔郎笑了笑,问价,“这兔子皮怎么卖?” 赵岐看了一眼,淡淡说,“五百文一张。” 孙海一听,瞳孔一张。 敢情赵岐是看人给价。 貌美叔郎问身边跟着的伺候的哥儿,“多少够做一身成衣?” 哥儿俩看了看,说,“怕是得把摊上的全买了才成。” 貌美叔郎也不讲价,说,“我全要了,多少银子?” “十二张,六两。” 叔郎拿出荷包掏银子。 赵岐把兔皮给他包好,递给两个哥儿。 叔郎满是高兴的走了。 赵岐把银子拾进粗布缝的大荷包里。 孙海惊了惊,还掐了一把自己的手,知道不是做梦。 他看向赵岐,担忧问他,“你不怕他找上你吗?” “他又不知道我叫什么,去哪找?” 孙海一想,还真是。 他们交市费时,赵岐报了一个李三的名字。 孙海心想,这趟可真划来! 之后他不再急了。 “阿娘,你快看,是狐狸!”一个小姑娘拉着一位妇人的手牵她过来看。 “我可以摸摸吗?” 赵岐点头,“可以。” 小姑娘爱不释手的摸了摸狐狸脑袋。 摸完,小姑娘又问,“我可以抱抱吗?” 赵岐打开笼子,拿出一只雪白的狐狸崽递到她手上。 小姑娘抱着狐狸崽儿就不松了。 她娘叹了叹气,笑骂她,“你这丫头,每回出来就要花银子。” 妇人虽是这么说,问赵岐价钱,“一只狐狸崽子多少钱?” “一两。” “倒是不贵,就是狐狸崽子回去要怎么喂?”妇人没养过狐狸,怕喂死伤了性命。 “鸡子,别的也吃。” 妇人家里面是不缺肉吃的,畅快的给了银子,带着小姑娘走了。 小姑娘走后,没一会儿又抱着狐狸崽子跑回来了。 孙海怕是回来找事的,心都提了提。 赵岐看了一眼小姑娘身边跟着的几个年纪相仿的姐儿哥儿,神色自若。 小姑娘抱着狐狸崽子指着他们的摊说,“我就是在这里买的狐狸。” 玩伴们看到狐狸崽子还有,跑着去找自己的的爹娘。 一只狐狸崽子一两,六只全卖了,还有两个哥儿来的晚,没抢到,哭着抹着泪,“狐狸没有了。” “昌哥儿别哭,娘带你去别的摊看看。” 妇人带着哥儿转了一圈,都没遇到第二个卖狐狸的摊子,无法了又拎着孩子回来,问赵岐,“你明天还来卖狐狸崽吗?” “不卖了。” “那我的哥儿怎么办?”妇人为难了。 哥儿气的在地上跺了跺脚,哭着跑走了。 妇人连忙去追。 孙海有些羡慕的看了看镇上的富哥儿。 东西卖完,赵岐收拾收拾收摊,把摊上挂着的木牌取下来,还给市衙官。 孙海抱着钱袋子坐到牛车上,赵岐赶着车离开。 他没直接回家,而是去了一家布庄。 进来,掌柜的招呼上了,赵岐就说,“可有他穿的成衣?”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 掌柜的瞧了一眼孙海,立即道,“有。” 他伸手招了一个店里面的哥儿,给孙海挑衣裳。 孙海扭扭捏捏的试了几身,赵岐看着都满意,“全要了。” 孙海一听,心想这不成,连说,“就要一身。” 他抓了抓赵岐的手跟他说,“咱买一匹布,回去我自己做,我会做衣裳。” 赵岐想了想,点了点头。 孙海要了一身浅青色的衣裳,赵岐挑了两匹中等布,合着孙海要的那身衣裳,拿去算账,“多少钱?” “一匹中等布六百文,两匹,一两二百文,带着那件成衣,给您算便宜一点,共二两银子。” 赵岐从钱袋子里面拿出二两给掌柜的。 从布庄出来,孙海想着该回去了。 赵岐又赶着牛车,去买了一袋白面,一篮子鸡蛋,还给赵尧买了零嘴儿,前前后后的又花了二两银子,可把孙海心疼的。 这才赶着车回去。 孙海看了看白面,想起来,“家里面还有大半袋子呢。” “吃的完。”赵岐说。 家里面人多,吃的也快。 孙海看了看汉子,心里面徘腹,赵家这日子过得真阔,顿顿吃白面。 他不知道的是,赵家的日子也是最近才好。 赵真还活着时,天天都要吃药吊着命的,三五两的人参,一二两一小瓶的丹药都是家常便饭。 亏的赵砚赵岐两兄弟能干也能挣。